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教学科研>>论文汇粹
中学生物学科德育实施的途径与策略(蔡叶春)
发布时间:2019-05-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杨立

2018年度武进区教育学会初中生物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将学科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是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从中学生物教学特点出发分析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教学、德育资源开发、社会责任教学、情感教学、生命伦理教学等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物;德育;学科素养;生命伦理教学;途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学生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模式、道德修养等性格特征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能给学生的终身学习、思想品德和价值取向产生积极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初中生物教学融入德育,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情感共鸣、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对生命、自然和国家的敬畏之心,帮助学生塑造科学完整的生命伦理观。

一、初中生物教学和德育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初中生物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生物学知识教学,其中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构成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形成、人体构造、多物种结构、生物进化以及初步形成生态系统概念[1]。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强调对自然科学的极力推崇,而忽视了学生成长中的德育教育,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部分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技能,但是对生物学科所蕴含的生命观念、环保意识、情感因素和社会责任等所知甚少。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生物教学中只知智育,忽视德育所带来的恶果,正在逐步实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将初中生物教学和德育教育进行整合,就是要挖掘生物学科的本质,唤醒生物教学中的人性,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人文化,帮助学生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理性认识。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在教学中坚持德育为先,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激励人和感化人;树人,指的是以人为本,通过健康的科学的教育改变人、发展人和塑造人。

确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教师团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让教育回归到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就是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生物学教育中,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2]。

(一)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现代社会,生物学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学科问题,许多生物课题和研究关系到人类生存、生态平衡和人类本身的伦理道德。初中生物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生物知识和技能,也要通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如,通过《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课,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进而认识到保护环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科学的双刃剑属性,了解现代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病毒研究对现代生物技术的推动,对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这些生物技术本身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它们所带来的一系列人类伦理道德问题。经过人文教学,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物科技的作用是用来造福人类,身为科技工作者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肩负人类社会进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中,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动机。

(二)利用课本教材,细化德育目标

通过对初中生物教材知识的挖掘,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将德育目标和每单元知识结合起来,在每个细节知识点中渗透德育教育,细化德育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初中生物德育教育细化目标表

教学单元(活动主题)

目标切入点

细化德育目标

细胞、探索生命

通过观察、实验,搜集相关生物体构成资料,掌握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知识,了解植物结构层次。

1、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寻求答案。

2、尊重实验事实,发散思维,培养科学实验意识,观察实验现象,建立批判性理性思维[3]

3、感知生命,观察感受周围的生物世界,尊重生命和环境。

绿色植物、动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掌握绿色植物的一生,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初步掌握,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对生物和环境的依存关系建立初步理解;通过实践、调查等活动,总结地域植物分布情况、珍惜植物资源等。

1、建立唯物主义生物观,明确生物是物质的,运动的客观规律。

2、了解生物和环境的辩证关系,初步建立生物和环境适应的观点,形成生命观念。

3、通过对植物的了解,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激发热爱资源,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人体构造、人的生殖和孕育、健康生活

了解人类生命构造、功能,了解血液、呼吸和内分析系统知识,掌握传染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知识

1、建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生态观。

2、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父母,健康安全度过青春期。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洁身自好,遵纪守法。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

进行家乡生物多样性调查统计,深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初步了解生活中的生物科技

1、形成生物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辩证思维;

2、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保护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3、认识生物科技的作用,分析生物科技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深入挖掘德育资源,贯彻德育纲要

生物学科的德育教育有其特点,其德育内容并不像思想政治课那样直接表露在文字中,生物学科从本质上来讲是理科,有其较为严密的知识体系,而德育资源隐藏在教材知识之中。尤其是初中生物,不论是对微生物、绿色植物、动物还是人体的相关知识,都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需要教师努力挖掘教材,研究思想内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挖掘德育资源,应当秉承并贯彻德育纲要:坚持渗透性原则,将生物学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生物知识教学和技能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保证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在课堂上、课外实验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政治导向、道德规范和意志培养等方面的教育[4]

坚持针对性原则,根据初中学生多元化的情感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点,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道德、情感认知进行渗透教育,尤其要注重因材施教,找准不同学生德育的切入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坚持适度原则,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要把握好度,尤其要在初中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进行,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掌握生物学科基础知识。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生命伦理教育,重塑初中生生命伦理观

传统生物教育模式下,有关生命德育、生命伦理教育的环节长期缺席,导致初中生的生命伦理观逐步崩塌。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学应当重拾生命德育,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将生命伦理教育和生物教学有机结合,摸索出新的方法和路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树立对自然、生命的敬畏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美好,从而重塑健康的生命伦理观和生命观念。

(一)将课堂内容和生命观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对生命形成正确认识

正确的生命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者解释生物事件和现象,初中学生应当在掌握基本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对生命的功能、结构、进化、适应、平衡、物质和能量等建立正确全面的认识,通过生命观念认识世界生命,解释生命现象[5]

如,通过对细胞、绿色植物和光合作用等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升华到逻辑思维,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动植物的生命构成,进而掌握生命结构和功能、进化和适应等观念,初步形成稳定平衡的生态意识,培养学生对每个生命体的敬畏意识,并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生命,建立平等的生命意识。

(二)课外时间走进大自然,感悟生命美好

健康的生命伦理观和生命意识并不是仅仅靠知识传授和课堂授课就能完成的。学生的生命观念养成应当是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中丰富多样的生命体,加强对植物、动物等生命物体的了解。同时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带入游戏成分,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收获知识,如,开展《心脏-人体动力机》等各种关于人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五、基于初中学生情感特点,进行情感渗透教育

初中生物的德育教育应当坚持渗透性的原则,尤其是关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内心情感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态度和内心体验。情感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中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有时甚至能超过人的知识和能力所起到的作用。情感教育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重要环节。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高尚情操

在各种情感因素中,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它来源于人们对事物的认同和理解,热爱祖国和家乡是人基本的情感因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通过了解各种生物知识,对生命环境、自然和生态建立初步认识,从而形成健康的生命观念、生态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和课外实践中结合当地实际,搜集地域自然景观特点,提炼生物知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农业资源,感受家乡的自然风景、人文风貌,从而对地区性、全国性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形成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振兴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

(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学习生物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深化学生对生命的了解,进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初中学生特定的生理发育阶段,使得他们的心理成长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养成叛逆、逆反等多种消极情感。通过生物教学,教师帮助学生对生命孕育建立初步认识,并帮助学生培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生活态度[7]。如,通过《人的生殖和发育》、《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单元,教师准备受精、怀孕、妊娠、哺育等相关学习资料,通过案例教学等教学手段教育学生生命的珍贵,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父母哺育子女的辛苦,从而让他们更加体谅父母,热爱父母,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培养学生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树立生态平衡观念

人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保护地球也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未来和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细胞、绿色植物、动物等相关知识的讲解,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了解人作为高级动作对自然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了解进入近现代以来,人的活动给其他生物、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危害,从而让学生树立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8]。同时,通过生物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了解珍惜物种的保护调研活动,引发学生关于如何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思考。

六、结语

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养成,更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初中生物教学传学生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也对学生初步的生命观念、生态平衡、价值取向等心理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生命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拓展德育教育渠道,注重言传身教;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态观、生命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父母,热爱生命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严谨自律的道德行为规范,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并通过生物实践、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科学探究精神,将德育教育贯穿到生物教学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高慧君.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初探[J].雪莲,2015,(26):87.

[2] 何莺燕.初探生物教学与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7,(17):83.

[3] 张翠.生命伦理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9):194-195.

[4] 邢菊芳.立足初中生物课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生物学,2018,34(2):36-38.DOI:10.3969/j.issn.1003-7586.2018.02.016.

[5] 聂玲.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J].情感读本,2017,(33):14.

[6] 张旭瑞.新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学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4,(12):58-59.

[7] 李炎,张隆博.初中生物学科生命观念的内涵及教学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4):49-50.

[8] 蔡则静.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5):289.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初级中学苏ICP备10052206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嘉泽镇夏溪友谊路82号 邮编:213002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