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教学科研>>论文汇粹
新时代农村教育现状之分析及家庭社区教育的调查报告(殷春妹)
发布时间:2019-03-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杨立

(获常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论文评比特等奖)

 [摘要]作为一名来自农村中学的教师,这几年比较困惑。一方面学生对于变化多端的世界充满好奇,另一方面学生似乎也难以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变化。学生精神迷茫、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家庭教育比较缺失,处于放任型管理比较多,学困生越来越多。农村中学各科成绩和城区相比,差距较大。作为一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探究目前事态发展的成因,调查家庭教育的现状,探讨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融合并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有助于新时代农村家庭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 教育;差距;家访;社区;举措 

一、  城乡教育差距现状

目前经济发展很快,城乡一体化越来越明显。学生的思维也在随之变化。一方面学生对于变化多端的世界充满好奇,另一方面学生似乎也难以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变化。中国的教育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一方面无论从城市或到农村,各个学校建设校舍,添置设备,外观的繁荣堪称与时俱进;另外,教学改革也掀起浪潮好多年。从中央到地方,从专家到教师,从理论也好,从课堂也罢,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然而,在现代化改革浪潮中,我们静下心来细细观察,在外观的繁荣和形式的热闹中遮蔽下,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开。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和城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差距大首先体现在各科成绩差距比较大;其次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平时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城区学校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再者就是农村家庭教育处于放任不管状态以及学生价值观比较模糊。

二、调查原因

(一)生源复杂,来自四面八方

笔者所在地区属于武进区的农村。但是因为所在学校又是位于全国最大的花木市场。很多在花木市场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多数在附近学校就读。现在课堂的学生可是说是来自全国的五湖四海。八年级(2)班48位学生,外来的学生已经是27位。来自安徽的,贵州,四川的居多,甚至还有黑龙江的学生。

生源的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基础也不同。例如安徽省有的地区小学根本没有学过英语。到了常州武进,英语明显跟不上。我们这里小学三年级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一些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或者有的是四年级学过英语的学生共在一个课堂进行学习,差异已经很明显地存在了。这也是学困生越来越多的一个突出的原因。

(二)父母工作性质经常改变,孩子经常奔波转学

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已经在本学校学习了一年,但是说不定八年级突然看不见这学生了。父母工作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本届学生七(1)王帆2017年9月1号应该坐在八(1)班课堂,但位置是空的。这位学生已经适应江苏常州这边的教学,各科成绩基本在90分左右。班主任告知,因为父母去重庆打工,小孩也去了重庆。而另一学生张佳伟是原先七(1)的。今年也不知去向。据说也是回到安徽父亲的身边了。这种父母工作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也是导致学困生增加、农村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

(三)家庭因素,父母离异

现在中国家庭每年的离婚率在增加。很多孩子备受家庭父母离异的影响,情绪不稳定,也是现在中学生各门成绩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

去年统计了六(2)班40位学生,一个班级中,离婚单亲家庭的学生数量是9位,单亲家庭比例达到22.5%。多数父母离异的孩子,不管和母亲住在一起或是和父亲居住在一起,该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对父母的思念的情愫困扰着孩子,青少年的学习愿望不强烈,基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有位名叫万炎的学生父母离异,从小是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六年级第二学期,爷爷奶奶去世。最后在老师的努力下找到孩子的母亲,随其居住。但是每天要乘公交车20公里来回上学。父母的离异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环境。更有一些孩子精神迷茫、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尽管有多种成因,但家庭教育的缺位、错位、不到位,无疑是重要原因。

(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习习惯差

这些外来流动学生有个共同的特点,学习习惯差。2016年毕业的有个名叫徐帅帅的学生。成绩比较好,七、八年级在笔者所在学校就读。2015回跟随父母回安徽就读了半年,2016年又回到本校就读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半年时间,这位学生,学习习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作业不上交这是最大的特点,书写也不规范。主要的是英语成绩也考不到80分以上。经过半年的自身努力和老师辅导、行为习惯的培养,终于以中考英语成绩105的成绩进入了一所重点高中。

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是有多么的重要。而那些学困生,因为各个学科起始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也没有目标,最后自暴自弃。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为求应付,作业抄袭现象屡屡发生。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城乡师资力量悬殊

现在城区和农村中小学老师多数都是专业化了。但是有很多学校老师平均年龄偏大。年龄偏大,教学经验很足,但很少参加培训,相互交流少,加上传统的机械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城乡师资力量还是很悬殊。

笔者已经从教30年之久,一直在农村中小学教学第一线,可是近几年来农村学生的语文、英语成绩之差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所在学校和城区一些学校相比,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综上所述,目前农村学生整体成绩不理想有很多原因,但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家庭甚至都谈不上对子女有什么教育。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家庭的教育分不开的。笔者认为必须积极采取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

三、调查反馈措施

(一)牵手千家万户,共助学生成长

广大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再处于脱离的状态。开展“大家访”活动是我市教育系统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师德,把家庭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加快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与融合的重大举措。领导要带头家访,全体教师积极加入大家访的活动中去。既要确保“大家访”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又要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

1.关注家访,共助学生成长

家访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思想动态、学习表现和生活习惯等。教师要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途径。

为了孩子的成长,走进“家”的门,贴近家长的心,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向家长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教育政策。

2.克服困难,实施有效

全市全区家访目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家访力度就打了折扣。首先要全体教师意识到家访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绝对不能把这次家访当成任务观点,走过场,一股风,过后不了了之,建立长期有效的家访机制。要让这次家访活动成为长期有效的教师行为规范中的一种常态化的活动。

3.扩大宣传,全群支持

这次“大家访”营造良好氛国。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大家访”活动。要提高群众知晓率,争取广大群众家长的支持率,扩大社会对“大家访”影响力。努力开创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使家长意识到家访的必要性和价值意义。

(二)学校建立家长培训基地,提高家长素养

要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家长融化在爱之中的教诲,是人生的第一课。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始于家庭,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对于一个人品德形成、道德养成、价值观的培育和幸福人生的奠基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创办家长培训学校是形势所需。现在家长的素养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放任不管的家长,会导致很多学生也放任自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正确的学习方向。

养成教育很重要。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一定要把未成年人的未来结合起来,明确“习惯就是质量”的认识。学校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常规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与家长的联系,在家长培训学校的基础上,提高家长的素养,从而让家长履行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双向互动、彼此受益、共同成长。

2.建立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卡,要长期地更新和完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家校联系卡,能够很好的达到与家长联系沟通的效果。

(三)建立社区教育基地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农村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一个村的村风比较好,那么这个村的学生学习也比较多出色。现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多村都被拆迁改造,集中居住。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社区。学生一走出校园,就走进了社区。社区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境。这一环境不像学校那样净化和简化,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正面的,或者是负面的,只有当它的影响与学校的价值取向基本一致的时候,才是一个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社区教育,在当下就显得相当重要。

学校与社会彼此隔离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叶澜教授说“教育活动是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当认识到,社区教育均有不同于以往机构教育的广泛深远意义。有组织的社区环境包括社区托管、社区文化活动、社区实践活动等。无组织的、自发的社区环境影响则难以尽数。不同方式和状态下的社区生活对学生发展和成长也不同。

1.托管下的社区生活

在西方一些国家,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每天放学较早,而他们的家长这时候还在工作,所以普遍的做法是将学生送到附近的社区,由社区托管,托管处一般有社区居民中的老人与孩子为伴。托管内容包括做作业和玩耍等活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学校生活的延续,既解决了无人照管的问题,也拓展了学生在校外与人交往,尤其是与直系亲属以外的成年人交往。

2.社区文化体育等休闲生活

一个发展成熟的社区,往往会有经常而丰富的社区文化生活,如节庆、文艺晚会等,在条件好的社区,还会有青少年宫、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等各种活动场馆,这些无疑将丰富孩子们在社区范围内的文化生活。即使在经济欠发达、设备条件差的地区,社区成熟度低,同样有学生施展才华、发挥智慧的空间。

3.社区实践活动

学生参与社区组织的卫生、安全宣传,为孤寡病弱者上门服务等活动,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公益心等,正是通过这类活动而得以形成和巩固。

在自发的社区环境影响下,学生的生活可能受到正面的、积极的陶冶。也可能受到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一方面,与“净化”的学校环境相比,原生态的社区环境更能提供一种可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正视社会多重性的机会和场合;另一方面,就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处于成长期、道德判断力意志力都较弱的状况而言,又需要保持警惕,并适时加以保护和引导。

在中国,在社区教育这一块有些薄弱。可以聘请一些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特别是退休教师,周末两天利用上下午一点时间组织社区里的学生进行集中托管和学习。一方面退休人员老有所乐,能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为社区的教育和管理带来和谐的气氛。学生在家庭或社区的行为或健康生活有助于他巩固从学校学习和体悟到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学生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是与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结束语:加强和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是新时期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面临的任务。新时代农村在快速发展,农村的家庭教育也要随之跟上节奏。“教书育人”的本质是育人,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宗旨。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价值观理念的人才又与学校、家庭、社会分不开。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社区学院的课程段置、教学方式、入学机会等都直接与当地社区的需求和社区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学校与社区合作的较好形式。当代学校教育从时间维度上讲,是为终身教育奠基;从空间范围上讲,是众多教育机构之一,要向学习化社会开放。因此,学校与社区之间要加强资源的流通与共享,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改善合作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 》林高明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6 ISBN978-7-5334-8129-2

2.《和谐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教育新理念新策略》韩玲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08  ISBN 978-7-80206-929-9

3.《教育学原理》叶澜主编,叶小微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ISBN 978-7-107-20200-1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初级中学苏ICP备10052206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嘉泽镇夏溪友谊路82号 邮编:213002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